出處不詳
行事低調的華碩(Asus)董事長施崇棠,去(2003)年年底,在一場由玉山科技協會主辦的產業高峰會中,與英特爾資深副總裁暨技術長派特(Pat Gelsinger)暢談科技趨勢大未來。會中有人引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,認為資訊產品品牌價值將愈來愈低的觀點就教於他,結果他以少有的嚴肅態度說:「每個人的看法不同,我仍堅持品牌的價值。」
品管嚴格 客戶用得安心在主機板領域當中,華碩主機板素有「金板」之稱,使用華碩的主機板可以直接裝機。華碩品牌總監韓德行表示,華碩出品的每片主機板,在出貨前都要做48小時的燒機測試,這種品質測試的標準線,高過其他品牌主機板的要求,因此讓使用客戶都非常放心。韓德行說,儘管華碩主機板全球出貨量最大,但是也是單片價格最高的品牌,這種案例在各行各業中非常少見。 市場調查機構IDC統計,2003年第四季宏碁與華碩的筆記型電腦全球出貨量,分居全球第五與第十名,其中華碩擠下傑威(Gateway),以自有品牌之姿首度進入全球前十。韓德行說,目前華碩筆記型電腦在亞太地區排名第八,超越新力與NEC,在歐洲的義大利和德國,華碩筆記型電腦的市場占有率也在快速攀升當中。IDC認為今(2004)年華碩自有品牌筆記型電腦出貨量至少80萬台的目標,篤定擠下捷威成為全球第十大品牌筆記型電腦業者,也成為繼宏碁之後,第二家進榜的華人品牌。
品牌與代工業務雙雙成長
2004年華碩Asus正式成為全球前十大筆記型電腦品牌,使得華碩無可避免地提前面對品牌與代工業務的衝突。因為華碩擠入全球前十大筆記型電腦品牌後,直接威脅華碩主力代工客戶第八名新力(Sony)與第九名蘋果(Apple)。於是華碩的行銷策略,何時將品牌與代工業務加以區隔,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。
品牌規劃 往下札根
韓德行說,儘管在主機板市場中已然建立專業口碑和品牌威望,但是華碩的品牌規劃工作不曾停歇,而且專挑難搞但有累積性的工作下手。大約在五、六年前,華碩內部自己編輯出版一種名為「數位狂潮」資訊季刊,專門針對全省中小學學生為資訊發佈的對象,而且以免費贈送的方式鼓勵中小學生閱讀。韓德行說,為了吸引小朋友們閱讀的興趣,每集「數位狂潮」特別安排有趣的漫畫,讓中小學生吸收資訊新知,同時也對華碩產品留下印象。韓德行認為這種做法,是不折不扣的苦功夫,也許短期看不出效果,但長期而言,卻是一種往下扎根的工作。
韓德行說,數位狂潮和華碩世界的努力,讓華碩和用戶之間的感覺更近,也讓用戶和華碩之間建立信任。回想過去種種苦工,當初的心態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,如今的感受卻是苦盡甘來,收穫滿懷華碩筆記型電腦有嚴格的品質管控,其主機板在出廠前,得經過1,000多項的測試評估,確保品質,華碩也在累計多年的品質形象下,成為華碩品牌行銷的利器。
深層化服務 拉近與客戶距離
韓德行說,華碩筆記型電腦的品質有目共睹,華碩筆記型電腦的價格,在市場價位也是國產品牌中最高的,就華碩對於消費者使用經驗的理解,幾乎很少人抱怨華碩產品價格。華碩產品最讓消費者感到滿意的部份是故障率極低,僅僅主機板一個項目在出廠前,就得經過1,000多項的測試評估以確保品質。對於購買華碩產品的消費者來說,高價格並非品牌的附加價值,反而是華碩對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產品的承諾。
韓德行說,華碩的產品華碩也在市場推出「不限廠牌免費健診」,二年來已辦六次,任何品牌都可以到華碩來免費健診,獲得極大迴響。韓德行認為,直接面對目標客戶的行銷方式是一種走向深度層次的服務,廣告和宣傳反而不是主要目的。華碩的行銷部門隨時在努力傾聽客戶的心聲,了解客戶的需求,並且提供好的選擇方案。2004年,華碩的筆記型電腦行銷市場,鎖定大中華地區的台灣廠商,這個號稱海峽兩岸整體解決方案的企畫,依華碩的估算至少可為台商省下兩成採購成本。
韓德行表示,華碩Asus不論是技術、品質、設計、品牌、行銷或是服務,都是求穩、求好,而不是求快速,求時髦。華碩在台灣如此,在中國大陸如此,在亞太如此,在歐洲和美國也是如此。華碩Asus期待在面對全球的消費者時,能夠傳達出「華碩品質,堅若磐石」的信諾,而不是一個即興入口,過眼雲煙的廣告詞。
留言列表